1月7日,海南日報以《海南白糖遠銷省外》為題,報道我省白糖外銷情況(圖文)。
●1月21日,省糖協向全省制糖企業發出《關于抓好當前甘蔗生產的意見》:一、樹立信心,力保甘蔗基本面積;二、依靠當地政府,把甘蔗生產計劃落實到戶;三、協助鄉村開展土地整合,支持甘蔗規模化生產;四、依靠科學技術,進一步提高單產和糖分水平;五、試驗套種技術,探索提高蔗田綜合收益途徑;六、做好支農工作,鞏固工農魚水關系。
●1月21日,省糖協根據2014/15年榨季工作會議上全體代表的意見,向省政府呈報《關于補貼蔗農挽救我省蔗糖產業的緊急報告》。
●1月26日,海南日報記者根據對省糖協理事長王達洲、秘書長李京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教授、國家甘蔗產業技術體系專家組成員楊本鵬的采訪,以《三年來海南制糖企業虧損近8億元,倒逼產業升級,土法紅糖含硒量勝其他地區——富硒紅糖能否讓海南糖業富起來?》進行報道,稱:“擁有全國最好的甘蔗種植光熱條件、全國面積最大的富硒土壤區、土法紅糖中硒含量高達62.06微克/公斤……占據諸多稀缺資源優勢,海南糖業實在不應當捧著金飯碗要飯吃”。并稱,如果海南開發系列富硒紅糖產品并向終端銷售,海南糖業就可以承受較高的甘蔗收購價格,并實現轉型升級。
●2月3日,省糖協向省農業廳提交《關于補貼蔗農挽救我省蔗糖產業的緊急報告》。
●4月23日,省農業廳瓊農字以〔2015〕1號發出《海南省農業廳關于印發2015年海南省農業廳工作要點的通知》提出要“指導市縣因地制宜調減甘蔗種植面積6萬畝,用于改種甜玉米、淮山、紫薯等其他高效農作物,同時在甘蔗產區推廣健康種苗,提高單產。”
●4月30日,新華網以《2014/2015榨季全國食糖大幅減產》為題的報道中,根據對海南省糖業協會秘書長李京、廣西糖業協會理事長農光、廣東糖協理事長劉漢德、云南糖協理事長鄧毅的采訪,稱:2014/2015榨季全國食糖產量將大幅減產。國際市場依然是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尚無走穩跡象,國內糖業形勢有所好轉但未走出困境。
●5月2日,省糖協填報省工信廳《關于消費品“十三五”規劃意見》調研材料時,提出意見或建議:1、重新審視制糖工業在仍然比較貧困的產糖市縣中的農、工業經濟地位和財政稅收地位,盤活這個傳統而優質的工業存量;2、利用海南島富硒土壤面積全國最大的優勢,因應市場對富硒農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形勢,開發生產系列性的富硒功能紅糖,以保健食品和旅游商品,通過傳統經銷渠道和現代化的電子商務渠道供應國內外中高端市場;3、要求產糖市縣政府將糖料甘蔗的生產當做本地區重要的“三農”工作抓緊抓好,學習兄弟省區各級政府的經驗,從組織領導、財政補貼各個方面對廣大蔗農給予扶持。
●6月2日,省農業廳網站發瓊農字〔2015〕69號《海南省農業廳關于印發我省糖蔗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性意見的通知》,“意見”稱:全省糖蔗種植面積計劃在三年內調減30萬畝,2015-2017年平均每年調減10萬畝。對保留的糖蔗,要提高其產量和效益。一是引導農民增加投入,加強田間管理,從提高產量來獲取效益。二是推廣甘蔗健康種苗,提高抗病力和產量。三是研究推廣機械砍蔗,減少人工砍蔗工費,降低生產成本。四是解決水源灌溉,提高單產和效益。五是引導部分糖廠轉產,更新糖廠設備,改進制糖工藝,實現適度規模加工,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糖蔗收購價格。
●6月7日,省政府以瓊府〔2015〕36號發出《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取消、下放和調整省級行政審批事項的決定》,決定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目錄中包括“糖蔗收購價格制定”。
●6月8日,海口晚報以《品種退化價格低迷 3年調減30萬畝》為題的報道稱,省農業廳近日印發我省糖蔗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性意見的通知,明確全省糖蔗種植面積計劃在三年內調減30萬畝,以“調精、調優、調高”為目標,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6月11日,海南農業品牌網以《海南糖蔗種植調精調優調高三年調減30萬畝》為題,對瓊農字〔2015〕69號文作了報道。
●6月12日,省糖協秘書處應省民革、省物價局有關人員要求分別提供《海南省近年來蔗、糖價格與蔗、糖產量變動情況表》,以便進行專題調研。
●6月15日,省糖協向中國糖業協會提交《關于海南當前甘蔗生產形勢的報告》。
●6月15日,國際旅游島商報記者根據對省糖協秘書長李京的采訪,以《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瓊西地區發生旱災急! 成片甘蔗枯萎死亡》為題,報道我省甘蔗受旱情況。
●6月15日,海口網記者根據對省糖協秘書長李京的采訪,以《連甘蔗都要曬干了!海南各市縣開展人工降雨緩解旱情》為題,報道我省正在遭受史上罕見旱災的情況。
●6月17日,《海南糖業簡報》第56期以《凝心聚力攻堅克難最大限度地恢復甘蔗生產》發表省糖協秘書處的文章,指出:第一、全行業要牢牢地樹立必勝信心,群策群力,共同渡過難關。第二、要組織人員積極抗旱,力所能及地幫助蔗農群眾開展生產自救。第三、要狠抓甘蔗種苗快速繁殖工作,做好今冬明春種植計劃。
●6月17日,海南日報記者根據對省糖協秘書長李京的采訪,以《遭遇罕見旱災大量甘蔗枯死 全省甘蔗種植面積銳減兩成》為題的報道稱,我省甘蔗主產區瓊西地區正遭受史上罕見的旱災威脅,2015/16年榨季甘蔗種植面積預計不足60萬畝,同比減幅逾20%。
●6月18日,黃功綏在省政府網站以《加快海南改革開放步伐 ——優化全省甘蔗產業》向省長信箱投稿,稱:據了解當下輿論和政府的聲音都在想辦法取消甘蔗產業,筆者認為不妥。甘蔗產業是海南的傳統產業,農民對甘蔗的種植已是輕車熟路。只是近幾年甘蔗的市場不好,如同其他農產品的價格周期一樣,要靠市場調節。那么政府要做的是如何引導和優化甘蔗產業,應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大農業科技扶持力度。培育甘蔗新品種,使甘蔗產量高、含糖高、抗病毒能力強,不斷優化改良甘蔗品種。二是加大水利基礎設施投入。爭取把甘蔗地全部改造成水澆地,以利于農民按市場需求自發調整農產品種植品種。三是加大農村信息系統建設。建立覆蓋農村的互聯網+基礎設施,使全省農村的信息網絡智能系統全覆蓋。為農民提供便捷暢通的信息,讓農民及時了解掌握市場信息,為種什么提供決策依據。新常態下政府應運用市場思維、法律意識,把自身的職責做到位,不能大包大攬越俎代庖。在種植甘蔗等問題上,種多少、種什么,應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由農民自己說的算,不能再發生像2000年儋州強迫農民種香蕉這種行政命令事件。政府應在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支撐、公共管理、社會服務上下功夫,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
●6月24日,省糖協負責人王達洲、李京向省政府網站省長信箱投稿《海南的甘蔗產業不能放棄》,稱:海南的甘蔗糖業不是什么夕陽產業,不應忽視更不應放棄,而是應該調整、加強、提高,做精、做細、做強。其理由主要有以下三點:一、甘蔗完全可以成為獨特而收益穩定的熱帶高效農業;二、甘蔗產業是產糖市縣現實的“三農”問題;三、甘蔗糖業仍然是產糖市縣不可或缺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的農業、工業和稅收來源。
●6月24日 ,國際旅游島商報記者根據對省糖協秘書長李京的采訪,以《種植面積47萬畝同比下降28萬畝 海南甘蔗種植今年跌入低谷》為題,報道我省糖業面臨嚴峻形勢。
●6月29日,省物價局以瓊價價管[2015]155號文發出《關于廢止糖蔗收購價格管理文件有關問題的通知》。
●7月1日,南方農村報《干旱追蹤:海南甘蔗種植面積銳減下個榨季缺口嚴重》的報道稱,海南省糖業協會秘書長李京介紹,最近一段時間,隨著糖價的好轉、甘蔗收購價格的提高,不少蔗農對種甘蔗有了信心,然而面對今年持續的嚴重干旱,蔗農們又十分無奈。
●7月3日,省糖協秘書處根據省物價局要求,提供《2014/15年榨季食糖現貨價格》。
●7月28日,省物價局以瓊價價管[2015]159號文發出《關于瓊價價管[2015]155號文件的補充通知》,宣布執行省政府上述文件,取消政府對糖料甘蔗的收購價格制定。
●7月31日,海南日報以《海南昌江:蔗農改養蠶效益翻了番》為題,報道昌江紅林農場蔗農改養蠶情況。
●8月10日,省糖協秘書處根據省委農辦調研處方鵬處長的要求提供素材《就海南甘蔗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問題給省委農委調研處方鵬處長的回復》(方處長的主要問題:1、蔗糖價格是否已見底?2、海南糖廠生產成本是多少?3、海南糖廠的蔗農可分為專業大戶和散戶兩種類型。近三年這兩種類型的蔗農數量變化情況如何?4、如何評價目前海南糖廠的生產技術水平?海南甘蔗產業鏈如何延伸?5、海南蔗糖的出路何在?)
●8月14日,省糖協向全省各制糖企業發函,轉發省糖業協會和省甘蔗學會組織有關專家討論研究而形成的《關于我省當前甘蔗生產的意見》。
●8月19日,應省物價監測中心要求,提供《蔗糖調研素材》。
●9月24日,中國糖業協會在昆明召開2014/15年制糖期全國糖業“績效同業對標”表彰會議,在糖料甘蔗含糖分單項評比中,我省昌江海紅以15.74 %名列第一、白沙木棉以15.58 %名列第三。我省已經連續兩個榨季在全國蔗糖分十佳中分別占據五名。
●9月29日,省糖協秘書處應省發改委要求,填報《主要商品平衡測算表(食糖)》。
●8月27日,省甘蔗學會結合現場參觀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中心“甘蔗試驗基地”,在臨高縣皇桐鎮政府會議室召開第三次理事會議。
●11月16日,省糖協秘書處根據省工信廳要求,提供《省糖業協會的匯報(素材)》(包括:一、我省的甘蔗糖業現狀如何?陷入困境原因是什么?對策應有哪些?二、我省的甘蔗糖業該不該、能不能繼續發展?如何才能發展?三、鞏固與發展我省的甘蔗糖業需要各級政府如何支持?四、下個榨季生產如何安排?五、原料甘蔗“政府定價”取消后應該怎么辦?)
●11月17日,國際旅游島商報記者根據對省糖協理事長王達洲、秘書長李京的采訪,以《我省食糖缺口較大將創歷史新高今明兩年甘蔗榨季有望“鯉魚翻身”》為題的報道稱,面對已經開始回暖的中國糖市,省糖協建議制糖企業應盡早地為下一個榨季的甘蔗生產做準備,認真研究確定下個榨季原料甘蔗的收購價格,以便給廣大蔗農一個“定心丸”。
●11月18日,海口晚報記者根據對省糖協理事長王達洲、秘書長李京的采訪,以《我省食糖缺口量可能再創歷史新高糖市回暖糖企或“望糖興嘆”》為題,對我省糖業當前的情況與問題作了報道。提出2015/16年榨季寧愿少榨甚至是不榨,也要從現有的種植較晚的大田中,大量地擇優采伐全莖苗。
●11月18日,省糖協向省工信廳提供《海南省制糖行業運行情況、發展思路及政策建議》,以供參加全國制糖工作會議匯用。
●11月27日,省糖協秘書處應省農技站要求提供《海南省甘蔗生產與加工情況、存在的問題、應采取的對策措施及建議》,以供將于近日在海南召開的2015全國甘蔗會議用。
●12月3日,省糖協在海口召開2015/16年蔗糖榨季工作會議,主要議程是:1、有關領導講話;2、傳達全國相關工作會議精神;3、總結通報我省2014/15年榨季食糖產銷工作,研究2015/16年榨季食糖產銷工作;4、修訂榨季生產自律公約。
●12月7日,省糖協向全省制糖企業發出《關于貫徹<海南省制糖企業 2015跨2016年榨季生產自律公約>的通知》,要求全省制糖企業和一切相關人員自覺遵守“公約”。
●12月8日,《海南糖業簡報》第57期報道我省2015/16年榨季產銷工作會議情況。
●12月9日,國際旅游島商報根據對省工信廳楊興旺處長和省糖協李京秘書長的采訪,以《海南甘蔗種植的春天即將到來開發高附加值富硒紅糖迎新“錢途”》為題的報道稱,海南種植甘蔗單產和糖份潛力都是全國最高的,關鍵是種植甘蔗技術落后。我省甘蔗制糖產業一定要走“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及”品牌營銷“的道路。
●12月16日,省甘蔗學會、省糖業協會在臨高縣皇桐鎮“海南甘蔗試驗基地”召開甘蔗品種現場觀摩會,各示范縣農業局(農技中心)、制糖企業和部分種植大戶參加。
●12月28日,海口日報根據對省工信廳楊興旺處長、省糖協王達洲理事長和李京秘書處的采訪,以《海南蔗糖產業迎來春天?專家建議,開發高附加值富硒紅糖是未來新“錢途”》為題的報道稱,食糖價格新一輪的上升周期已經到來,我省糖廠必須開發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尤其是具有海南獨特優勢的富硒保健紅糖,這樣才能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
●12月31日,本年度,省內外各類傳統主流媒體(不含糖業專業網站)對我省甘蔗糖業的報道共有17篇;省糖協秘書處編發的《海南糖業簡報》發出簡報3期(約1.5萬字)、《瓊糖資訊》發刊23期(約70萬字);省糖協負責人在雜志發表論文2篇,并被“文檔資料庫”收錄。包括《制糖產業》雜志2015年第1期發表李京的《研發富硒紅糖 振興海南糖業富硒紅糖可成海南糖業金礦》,《中國糖業》雜志2015年第2期發表王達洲、楊本鵬、李京的《開發富硒紅糖 振興海南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