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銷數據顯示: 12月份食糖銷量呈下降趨勢
根據2010年12月份中國糖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2月末,本制糖期全國累計銷售食糖169.04萬噸,較去年同期的179.86萬噸少銷糖10.82萬噸,減幅6.01%。其中銷售甘蔗糖141.87萬噸,較去年少銷糖20.75萬噸;銷售甜菜糖27.17萬噸,較去年多銷糖9.93萬噸。造成12月銷糖量減少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三個:
歷年12月份全國累計產量與單月銷量對比圖
第一,產量下降導致新糖上市量減少。上圖為過去5個榨季的12月份累計產量與單月銷量,通過此圖不難發現,2010年12月產量和銷量呈現出下降趨勢,據了解在去年12月份時,北方甜菜糖多產多銷,但無奈生產企業開始停機收榨,生產高峰已過,而南方甘蔗糖產區的生產雖然“漸入佳境”,但天公不作美,廣西主產區出現大范圍降雨和霜凍天氣,砍收不力,入榨甘蔗質量不佳等因素,甘蔗糖產量隨之下滑。以上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可供給食糖的數量,進而影響了新糖的消費。
主要糖源12月份的價格變化趨勢(以廣西糖網采價城市為準)
第二,糖價格高位運行,消費產生觀望心理。中糖協統計數據顯示,12月份重點制糖企業<集團>成品白糖累計平均銷售價格為 6815.62元/噸,比去年同期提高1500元左右,但成交狀況與價格成反比,各地中間商普遍反應現貨銷售情況不及去年紅火。高糖價讓終端采購望而卻步,存在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可謂步步為營。另外,另一個供應市場的主力國儲糖,競賣成交均價也再創新高,6866.56元的價格較上次提高571元,給12月糖價的高位運行打入了一針強心劑。
第三,國儲糖的入市補充作用。由于連續放儲影響,而且投放數量較大,國儲糖成為我國食糖市場上的一支生力軍,表現十分惹眼。山東、遼寧等加工糖主要加工地,由銷區到產區的巨大轉變對食糖市場產生的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壓制了新糖在當地以及周邊市場的需求。價格低,距離銷區路程短,吸引了眾多食糖中間商以及用糖終端的追捧。因此,盡管2010年新糖的銷售量有所下降,但是因為國儲糖的補充,食糖市場的總體需求還是得到了很好的保證。
新榨季開始至12月末,食糖流通總量并未下降
“產和銷”之間,存在一定“多產多銷”聯系,但并非是必然聯系。2010年12月食糖全國產量總和下降并不明顯,因此食糖產量下降不能成為食糖銷量下滑的主要因素。另外,價格雖然也會影響到食糖銷售,但是筆者認為,價格因素跟國儲糖在近段時間對于食糖消費的影響“不可同日而語”,12月食糖消費量的因素最大的是國儲糖,其次是價格,然后才是新糖當月產量。
由于食糖銷售情況統計難度大:在運輸途中的,在終端以及中間商倉庫中的庫存也都算是已銷售食糖,難以真正窺探到食糖銷量。那么讓我們換一種角度,從進入社會流通的食糖總量著手,加以分析。
2010/11榨季開始至12月末,全國累計銷售食糖總量為169.04萬噸,而去年同期的銷售量則是179.86萬噸。不同與其他榨季的是,2009/10榨季與2010/11榨季,都出現了數量不等的國儲拍賣,以滿足市場需求,換句話說,國儲糖必須考慮到食糖流通總量中去。從榨季開始到12月為止,2009年國儲拍賣食糖供給兩次,分別是
由上圖數據可看出,進入新榨季開始至12月末,連續兩年流入市場流通的新糖總量加上國儲糖量保持基本相同,均在230萬噸左右。
12月份單月食糖銷售量加上國儲拍賣的總量
根據上圖可看出,加上12月國儲拍賣量,2010年12月當月的銷糖量雖不及去年,但從2002年至2010年的9個年份中也屬于銷糖較高的年份。在12月份我國食糖市場可供流通食糖量處在正常范圍,也許大家會說在市場上流通的食糖有多少是真正消化的呢,又有多少是留作庫存了呢?接下來,我們用我國主要含糖食品的產量進行分析。
含糖食品產量呈上升趨勢,12月食糖消費量預計將與去年持平
表格內容為我國2010年最新公布的主要含糖食品產量增長情況。通過對比不難發現,1-11月份的整體產量除碳酸飲料出現不到1.2%的小幅下降外,其余種類的產量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通過我國2009/10榨季食糖產不足需的供需平衡,食糖現貨庫存處于歷史偏低水平也在業內基本達成共識,這也是本文沒有將庫存考慮到可供流通食糖總量的一部分原因。)而11月單月數據顯示大部分含糖食品產量也呈現增長,那么在12月中,含糖食品總量會以何種姿態展現在我們面前?這可能要等到本月下旬才能得知。
2008年10月-12月含糖食品產量增長圖
2009年10月-12月含糖食品產量增長圖
筆者通過對前兩個榨季第四季度的含糖食品的產量情況觀察發現,由于春節的消費量較大,大多數時候12月含糖食品產量存在較大幅度的增長,這也是食糖都會出現春節前消費高峰的一方面因素。基于2011年春節較2010年提前半個月,筆者認為12月份含糖食品產量也會出現增長,尤其是糖果,果汁和碳酸飲料類這幾類,帶有明顯的春節消費特點,可能會有較為明顯增長。
含糖食品產量有增長,需要原料的支撐,所以筆者認為,上文計算的市場可供流通食糖量多數已被加工,留作庫存的食糖總量較少。換句話說,12月份我國新糖銷售量下降,但由于國儲糖的有力補充,12月整體消費量與去年同期持平。
淀粉糖產品搶占食糖市場很有限
近年來,業內較為關注淀粉糖的食糖替代品的消息。盡管高糖價下雖然有利于淀粉糖產品替代食糖,但淀粉糖的替代效應不是無限制的,更多的可能則是食糖和淀粉糖在相互替代的過程中達到各自的價格均衡。2010年玉米雖然豐收,但增加的產量相對與我國玉米穩定的需求增量來說,仍然供不應求,所以用來生產淀粉糖的原料不可能增加。因此2010年淀粉糖產量可能較去年大體持穩或者小幅提高,筆者認為在900萬噸左右。沒有產量的大幅增長,淀粉糖便失去了擠占食糖消費空間的基礎,對食糖價格的影響也會非常有限。
2010年12月期間,筆者從國內淀粉糖產品主產區的廠商了解到,部分廠商有在年底甩貨清理庫存的習慣,價格也有小幅下調,但成交情況并不理想。廠商反映年底糖源較多,食糖采購較為方便,也影響了淀粉糖產品的銷量。
1月食糖消費預估
今年春節較去年提前半個月,所以生產企業的采購時間勢必要集中在12月以避免元旦小長假以及春運對于食糖發運的阻礙,12月份食糖消費量無疑已是全年食糖消費量的峰值,而一月份的食糖消費量則會因春節放假以及運輸限制出現下降。筆者根據以往春節前一個月的食糖銷量預計為110-120萬噸。
高糖價使得用糖企業不敢大量囤糖,食糖現貨庫存經過春節前后的消耗必然不高,因此春運過后,用糖企業采購行為或將大量出現,有可能促使國內糖價再度走高。